近年来,凤凰县始终将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非遗工作“引擎源”,以人才优势聚起文旅产业兴旺发展之胜势,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文旅开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,不断丰富天下凤凰“新名片”的内涵与外延,为文旅产业持续“火爆”添柴助力。
组建人才信息智库。摸底普查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,根据项目传承状况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、建档、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。根据非遗项目和非遗级别的不同,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分类采集信息,实行人才精细化管理。积极申报国家、省、州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,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。截止目前,凤凰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44项,已列为四级名录项目103个,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5个、省级6个、州级24个、县级68个;已列为四级项目传承人共172人,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、省级5名、州级29名、县级135名。非遗人才队伍生生不息,薪火相传,既保证了人才队伍的延续性,更确保了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。
搭建人才展示舞台。充分利用传习所、非遗工坊、文化遗产馆等前沿平台,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文化活动、“非遗”项目研讨、文化赛事等形式展现非遗特色,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体验。积极打造非遗品牌孵化基地,为培育非遗传承人才搭建舞台,形成国家级项目“蓝印花布印染技艺、苗族银饰锻制技艺、凤凰纸扎、苗医药癫痫症疗法”等非遗特色品牌产品。近三年来,非遗各类传习所、工坊举办培训20余期600多人次;组织非遗展示进景区、进社区、进学校10余次;出版印发书刊3500册,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10余次。非遗人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频率越来越高,展示才能与创作的舞台越来越大,机会越来越多。
创建人才培育基地。县委、县政府加大对非遗人才的重视力度,确保非遗文化事业“后继有人”,让非遗传承人手中有技能,捧得住“金饭碗”、挑得起“金扁担”。挂牌基地培育。就国家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、苗族鼓舞、凤凰纸扎、苗医药癫痫症疗法,省级项目苗族花带技艺、湘西苗绣、凤凰扎染等非遗文化建立人才培育基地32个,其中传习所13个、生产性保护基地6个、非遗扶贫工坊2个、文化艺术之乡9个、非遗村镇2个。搭建平台培育。推行导师制,明确一个“大师”培育N名“雏鹰”,全过程跟踪式培带成长,提高技艺。定期举办非遗人才沙龙活动,推动非遗人才之间互动交流,让传承人在交流沟通中长技能、增才干、传承好。适时举办非遗人才创意技能大赛,激励创新创造动能,促进非遗文化与时代文化、外来文化融合发展,创造出集“传统”、“新风”为一体的文旅产品。实践锻炼培育。开发凤凰非遗文化旅游精品线路,让游客在传承人的指导下,制作非遗文化产品,增加文化体验感,提高非遗变现度。鼓励乡村非遗传承人办工厂、非遗工坊,吸引更多从业者,发挥民间艺人活态传承的主观能动性,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人才支撑。
(一审:吴梓列 二审:谭小伟 三审:吴成贵)